蘭花與蒲公英:讓孩子的敏感天性, 成為肯定自我、發揮潛力、強化韌性的助力

點閱:1205

譯自:The orchid and the dandelion:why some children struggle and how all can thrive

其他題名:讓孩子的敏感天性, 成為肯定自我、發揮潛力、強化韌性的助力 讓孩子的敏感天性成為肯定自我發揮潛力強化韌性的助力

作者:湯瑪士.波依斯(W. Thomas Boyce)著;周宜芳譯

出版年:2020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EPUB 流式,PDF,JPG

頁數:348

字數:182830

ISBN:9789571360003

分類:親子教養  SDG3 健康與福祉  

你的孩子,是蘭花還是蒲公英?
 
孩子的成長,就像不同的花朵。
他們的花期不同,開出的花也各異其趣,
但不論是高敏感的「蘭花小孩」,或是高適應性的「蒲公英小孩」,
都需要父母給予適性的教養支持。
 
★ 全球熱銷23國版權!
★ 兒童健康領域首屈一指的波依斯醫師,幫助所有孩子找到快樂與成功關鍵的革命性發現。
 
為什麼有些孩子身體特別不好,很容易生病?
為什麼有些孩子會討厭毛衣接觸皮膚的扎刺感,還有襪子在鞋子裡產生的皺摺?
面對延遲滿足的「棉花糖實驗」,為什麼有些孩子可以力抗誘惑?
這些問題的答案,都直指一個方向:他們是高敏感的蘭花小孩。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特點。本書作者波依斯醫師,將孩子區分為「蒲公英」小孩(堅強、強韌、健康)與「蘭花」小孩(敏銳、易感、脆弱)兩種類型。蒲公英小孩適應能力強,幾乎在所有環境下都能生存、茁壯,在面對巨大的環境挑戰時具有韌性,也很容易從挫折中恢復。
 
相較之下,蘭花型的孩子對身處的環境高度敏感,較易出現身心疾病,也容易對周圍所發生的事情感到害羞、悲傷。這些「小蘭花」如果得不到照顧和支持時就會枯萎;但當接收到同情和關愛時,就會變成美麗而優雅的生物。
 
波依斯和他的妹妹瑪麗,就分別是蒲公英型與蘭花型的代表。瑪麗是被家庭悲劇壓傷的蘭花小孩,也是身為蒲公英的作者無法消解的哀傷。來自同一個家庭的孩子,為何人生卻如此歧異?這樣的困惑,讓他迫切想探知為什麼有些孩子跌跌撞撞,有些則順順遂遂?
 
根據波依斯突破性的研究結果發現,先天基因與後天環境的交互影響,是決定孩子能否茁壯成長與發展的重要關鍵。儘管基因變異會造成問題如:容易抑鬱、焦慮、注意力不集中或過動症),但只要有適當的環境和合適的養育,這些基因也能孕育出超越、甚至是超越同儕的孩童。
 
大約五個孩子裡,就有一個是蘭花小孩。在書中,作者也給家有小蘭花的父母幾項可供依循的教養法則。
一、生活需要儀式感:新奇是種威脅,日常規律是種保護。
二、給予孩子堅定不移的愛:無論單親、雙親或同志家庭,那怕只有一個大人的關愛也足夠。
三、尊重孩子的個別差異:對孩子的「敏感」要有敏感度。
四、給予孩子寬容和自由的空間:全心接納,肯定孩子做自己。
五、建立在「保護」與「刺激」之間的微妙界線:不放任,也不成為直升機父母。
 
蘭花小孩並不是失敗的蒲公英小孩,也沒有人是絕對的蘭花或蒲公英類型,但每一個小孩,都需要大人的認可與保護。
 
也許你是家長,正為家裡各不相同的孩子費心盡力,想要一個有效的教養之道,卻因為體認到「沒有一體適用的萬用教養法」而感到失落。或許,你有個小孩,雖然直覺他是個出色且有潛力的孩子,但他在學校或生活裡卻備嘗艱苦。也或者,你是學校老師,想要摸索一套更好的方法,好理解你負責教導與管理的那一群不守規矩的孩子。
 
不論你面臨上述哪一種煩惱,本書都將能幫助大家理解個別孩子間的差異發展和成長情況,也提供每個孩子的最佳養育方式--尤其是那些傳統養育方式裡被視為最大挑戰的孩子。
 
各界盛讚推薦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王意中│禾馨婦幼診所兒科主治醫師 巫漢盟(阿包醫師)│臺中教育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 邱淑惠│親子作家、親職教育顧問 陳其正 (醜爸)│諮商心理師、作家 陳志恆│資深媒體人、親子專欄作家 陳安儀│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 張鑑如|親職教養、繪本作家 張美蘭(小熊媽)│親子作家 彭菊仙│馬偕兒童醫院醫師 黃瑽寧│小兒職能治療師 黃老斯(黃彥鈞)│親職教育專家 楊俐容老師│外科醫師 劉宗瑀(小劉醫師)│親子作家 雙寶娘(按姓氏筆畫排列)
 
感動迴響
 
「這本鉅作一頁頁地引著我解開此款人類的命運密碼,在先天基因與後天環境的交互作用,以及我們非常陌生的『表觀基因』之調節下,到底我們呈現了什麼樣的生命面貌?如何避免被別人誤解的『脆弱』特質所磨損摧毀?如何把纖細易感、易受傷害的特質扭轉成一種絕然出眾的優勢?」-彭菊仙,親子作家
 
「教養沒有標準答案,但透過這本書的閱讀,將有機會讓我們找到孩子最適合的對待方式。同時,讓我們面對各種身心特質的孩子,無論是資賦優異、身心障礙或一般孩子,更具備了包容與接納。」-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這本書並非部落客育兒指南,而是一位蒲公英小孩,親身經歷他摯愛的蘭花妹妹殞落,並把一生投注在營造一個讓孩子能獲得更好環境的科學家,為你我所寫的書,也是本實作、科學理論、生命血淚交融的好書。期待你同我一樣感動。」-陳其正 (醜爸),親子作家、親職教育顧問
 
本書讚譽
 
「本書的突破性研究,具有改變無數孩童生命的力量。就連關愛這些孩童的大人,生命也會因此改變。」-蘇珊・坎恩,《安靜的力量,從小就看得見》作者
 
「我希望所有的父母和專業人士,包括醫師、護理師、兒童早期專家、教師以及其他人等,都能閱讀本書。本書能讓他們更加了解,每個孩子的最佳養育方式,尤其是對於如何對待、教導、照料孩童的傳統方法構成最大挑戰的那些孩子。」-貝瑞・布列茲頓,哈佛醫學院退休小兒科教授
 
「多虧有波依斯醫師,我們這些幸運的讀者才得以身臨其境地了解和一探這些他以醫師身分思考和治療的年幼生命。」──羅勃特.寇爾斯,小兒科&兒童精神科醫師、哈佛大學名譽教授
 
「波依斯是兒童成長與發展領域世界一流的學者。他的書會對各地讀者產生深遠的影響,這點我沒有絲毫懷疑。」──李奧納德・賽姆,加州大學公衛學院流行病學與社區衛生榮譽退休教授
 
「精采的研究。本書是所有父母、教師和心理學家的必讀之作。」──約翰・高曼 博士,紐時暢銷書作家
 
「關於我們如何理解、對待孩童,本書將開創我們迫切需要的典範移轉。同時它會幫助許多人理解自身的性格和人生道路。」──愛麗莎・艾培爾 博士,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精神病學系
 
「關於孩童發展的峰谷起伏,波依斯醫師給予世人的教導,能讓他們的孩子和學生從中得到莫大的健康幸福。」──傑克・熊考夫,哈佛大學兒童發展中心主任、哈佛醫學院與波士頓兒童醫院小兒科教授
 
「本書為個人差異帶來嶄新的觀點。作者具備獨特的臨床和學術專業;他的文筆透徹有吸引力;他解開的是一個極為重要的難題。」──查爾斯・尼爾森三世,哈佛醫學院小兒科教授
 
「本書是必要而重要之作。」──菲莉帕・佩里,《衛報》
 
「在我最近讀過的教養書裡,這是第一本根據常識和科學寫成的。它讓站在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眼光檢視我的四個子女。如果你有個蘭花小孩,即使在最難熬的時期,本書都能幫助你安然走過教養之路。」-蘿蘭・坎蒂,《週日泰晤士報雜誌》
 
「本書寫給為性格特別剛烈的子女而迷惑不解的父母,寫給想要理解他們帶的孩子的類型範疇的教師,寫給想要深入剖視個人差異的心理學家,也寫給所有想要理解人間條件的人。」────《現代心理學》雜誌
 
「本書能讓父母明白,有益於某個子女的情況,為什麼對另一個子女卻不是最有利。」────南西・阿德勒,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精神病學與醫學心理學教授

作者簡介
 
湯瑪士・波依斯(W. Thomas Boyce)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發展醫學部主任、普立茲克(Lisa and John Pritzker)發展與行為健康卓越講座教授。也是美國國家醫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院士,並在加拿大高等研究院(Canadian Institute for Advanced Development)擔任兒童與大腦發展計畫的共同主持人。
 
目前與妻子住在加州奧克蘭市。
 
譯者簡介
 
周宜芳
 
自由譯者。覺得文字與家事最是療癒,所以分身於書房與廚房,享受創造的樂趣。
 
重要譯作包括《雪球》、《長尾理論》、《眾神之谷》、《伽利略的大發現》、《牛頓的物理學探索》、《如何讓人信任你》等。
 
賜教信箱:yifang.chou@icloud.com。

  • 推薦序 天性與教養 貝瑞.布列茲頓
  • 推薦序 深入蘭花孩子的內心世界 彭菊仙
  • 推薦序 譜出獨一無二的生命樂章 王意中
  • 推薦序 父母的光輝,來自於接納孩子的本然 陳其正(醜爸)
  • 前言.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大人的悉心關愛
  • 尾聲.蘭花與蒲公英,共成一個圓滿伊甸
  • 謝辭
  • 詞彙解釋
  • 注釋
同書類書籍